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语言生态视野下民族典籍英译

2017-06-14 15:39:00

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语言生态视野下民族典籍英译”,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翻译理论及其对语言与文化的依托

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活动,是一种语言向另一语言转换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就须对原语及译语的熟练掌握。翻译不仅是译者个人行为,也不只是语言文字的简单转换,还要受到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审美情趣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因素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审美情趣。[5]由此可见翻译是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翻译理论,归纳一些翻译技巧与策略。这就为民族典籍英译提供一些借鉴与理论指导。从中也可看到翻译对源语言及其文化与生态的依托作用。

(一)动态对等理论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对我国译界影响很大。其中心理念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而非拘泥于词汇及句法等外在形式上的对等。该理论认为,翻译所追求的是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换言之,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感受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感受相同或大致相同。因此,译者所追求的应是语际间的“等值语”,而非“同一语”。翻译强调的是再现源语信息,不强求形式上的一致。[6]根据这一理论,在进行民族典籍英译时就要兼顾到典籍在中国的读者与英语读者两方面因素,需要译者对这些典籍的读者群与英语读者群有深入了解。在广西,少数民族典籍绝大多数都来自民间,反映的是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精神,由此可认为各少数民族是其直接的读者群。如壮族的《麽经布洛陀》,来源于壮族民间师公手抄本、反映壮族宗教信仰与风俗文化的创世史诗,是古壮字记载,五言押腰脚韵的诗体,上下句为排比式结构,对仗工整,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律,节奏感强。象这样的史诗如果译者读不懂古壮字,就很难解读其韵律与原意,如果对壮族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就很难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英译时又拘泥于词汇、句法等方面的形式对等,将很难准确译出原诗的内涵、意义与风格。因此,译者要首先能读懂古壮字,会说壮话,了解壮语及其表达特点等,能通过第一手材料解读原文才可更好地将其意义与内涵解读,从而能更准确地翻译出与之对应的英文。可见原语及其文化与译语及其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而译者为了译出更好的译文,就会对古壮字、壮语及壮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或多方位调查,这些行为将大大有利于壮语语言生态的保护及壮语和壮族文化的传承。

相关推荐: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论如何应对电力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谈政治的理性追寻与新概念 

构建地方特色和优势论文 

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