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思想哲学论文:培根的哲学思想

2017-06-15 15:41:00

于人类,要竭力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对他人具有仁爱之心。

培根对个体的善作了比较深入具体的分析。他认为个体的善分为积极的善和消极的善两种,前者表现为“膨胀或繁殖自己的欲望”,即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求得才能和事业上的发展和进步,后者表现为“保存或延续自己的欲望”,即保存自己,追求适于人性的感官享受。他认为,积极的善较之消极的善更为优越、更有价值。因为没有人会如此萎靡不振,以致于不认为完成雄心壮志是高于声色犬马的。而且人生枯荣无定,那种消极的善主要是来自感官的快乐,没有多少花样和进步的余地,而积极的善“在人生的事业中和工作中,则花样可以翻新,在这里,人们可以由创始而兴来,因进步而心喜,因暂休而力驰,因重来而益奋,终因达成目的,踌躇满志”⑦。同时培根强调,这种积极的善毕竟是个体的善,它与公共的善“没有一致之处”,虽然它也经常“产生仁慈行为”,与公共的善“有巧合之处”,但“它的目的只在于谋求私人的权力、光荣,只在于增大和维持自己的尊荣;在当事者心想的善与社会的善相抵触的时候,这一点看得最为明显”⑧再看消极的善,培根又把它分为保守的善和完成的善两种。他指出,一切事物都是自爱的,由此产生三种欲望,“一是保存和维持其本质的欲望,二是促进和完善其本质的欲望,三是繁殖自己本质并把它扩展于他物之上的欲望”⑨。第三种欲望就是我们前面论述过的积极的善,而剩下的保存本质和完善本质则是两种消极的善,其中后一种是最高级的消极的善,因为保存现状是较小的善,而保存现状并加以提高,乃是较大的善。

培根的全体福利说强调公共的善高于个体的善,个人积极的善高于个人消极的善,从而主张个人利益要服从社会利益,个人要积极谋求公共福利,这表明了培根伦理思想的积极进取性质,是新兴资产阶级蓬勃进取心和个人奋斗心态的理论反映,对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团结资产阶级革命力量、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到来起了积极作用,他力图用经验主义的方法探讨道德与利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对后世也有深刻的影响。但是他的这种学说也强调自爱,从本质上看仍是一种利己主义理论。在他看来,公共利益是抽象的、附带的,是肖像,个人利益则是具体的、根本的,是模型,没有个人利益的实现,公共利益无从谈起。可见,这种全体福利说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利益基础上的,实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它为后来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奠定了基础。

四、德性说:

培根哲学思想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如何培养人们的德性,探讨达到善德的途径,他把这方面的学问称为“耕稼术”。在他看来,阐明善是必要的,但这不是目的,而目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善、培植善,而正是在这点上,西方古代伦理学家都没论及或论述不明确,近代人也往往加以忽略。那么怎样去培植善德呢?

培根认为,首先需要勤学苦练,全部天性皆可因苦练而克服。他说的苦练不是不学无术的苦练,而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明哲勤奋的苦练。在他看来,知识是致善之道,真理同善的区别,有如印章同印纹的区别,真理就是道德的善的印章。他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饰使人善辨。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⑩可见,知识是道德的基础,是自我完善的手段,它可洗涤善人的心灵,使之明辨是非,去恶从善。

其次,必须研究人的各种情感。他认为人们“心灵的疾病和弱点”,就是由于“情感的搅乱和失调”造成的,情感是影响人的精神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它容易使人失去控制,忘乎所以。他把人的心灵比作大海,把情感比作风,“如果情欲不是如风似的,使心灵汹涌纷扰起来,那末,心灵就其本性而论,原当是温和而稳定的”。他还指出,在情感问题上,诗人和历史学家是最好的教师,他们极其生动地描写出各种情感怎样燃烧起来,激动起来,怎样平静下去,抑制下去,怎样活动和发展变化,以及它们之间怎样互相影响,互相斗争汇合等等。道德科学也应注意研究,尤其是要注意研究各种情感的相互关系,要学会“怎样以一种情感抵制另一种情感,怎样以一种情感控制另一种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理智清醒,选择正确的行为。

再次,习惯、风俗、教育、模仿、竞争、交游、朋友、称誉、责斥、怂恿、名誉、法律、书籍等,都能影响人的心灵,在善性培植中都有一定作用。他着重阐述了风俗习惯的作用。他认为,对习惯加以很好的指导和训练,是培养良好善行的一条途径。“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为,则多半取决于习惯。”人们的行为就是从习惯而来,好的习惯产生有德的行为。培根还指出,个人的习惯力是很大的,而集体的习惯力量更大,所以善德的培植也要仗着秩序井然、纪律良好的社会环境。这里,他注意到社会环境对人们善性培植的作用是很深刻的。既然养成良好习惯是培养良善行为的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良好习惯呢?培根认为,一要靠教育,“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同时要靠个人的德性修养,要按哲人们锻练心智的许多格言去培养良好的习惯,如为人做事不要唱高调,也不要胸无大志;要有意识地在两种相反的心情下去练习做一切事情,逆自己的天性而行等等。

最后,必须树立好人生目标。他指出,这一点在一切进德方法中是最为简便、直接而又最为高贵而最能使人心恪遵德性、处于良好状况的,那就是给一个人自己选择并阐明他力所能及的那些良善有德的人生目标。因为假使能做到这两件事,即一个人既然立定诚实良善的目标,又能坚定有恒,忠于那些目的,那末,必然的结果就是,他将同时把自己陶冶得契合于一切德性。在他看来,立定良善有德的人生目标乃是培植善性中的一项真正的工作,而上述的种种途径不过是人为的工作,有一定局限,想借助于习惯培养完善的德性是难以做到的,因为习惯往往只局限于某一方面,如有节制的习惯并不会养成刚毅的德性。但一旦有了良善有德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时,那不论哪种德性,都会欣然乐意地去接受和遵行,可见,它是全面培养人的德性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页

②《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7页

③《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3页

④《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3页

⑤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62页

⑥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51页

⑦同上书,第555—556页

⑧同上书,第556页

⑨同上书,第556页

⑩《培根论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14页

这篇关于培根的哲学思想的文章,希望给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思想哲学论文之哲学大师尼采的思想  

论毛主席《矛盾论》中的易学思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推荐:

思想哲学论文:由《论语》看交友之道 

思想哲学论文之从乌合之众一词浅谈思想霸权 

思想哲学论文之《孟子》思想在当代的理解 

论毛主席《矛盾论》中的易学思想 

思想哲学论文之哲学大师尼采的思想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