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行之有效的手段论文

2017-06-26 23:37:00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下面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不再流于形式行之有效呢?我认为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怎样分组是相对有效的?②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③课堂上如何把握合作的时机?④采取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才是合理的?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小组,实现小组合作的可能性。

有些教师在分组时为了方便,常常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或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但是,通过多次观察活动开展的效果来看:合作比较勉强,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的不够深入,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那么如何分组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大组 (每组8或9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D四层学生,每层有2人,多者D层有3人。然后,又按上述的分组原则,将每个大组划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4或5人,A、B各任小组长,两人分工合作。同时A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

二、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

比如,在学习 《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 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关推荐:

试论教育情境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论文

相关推荐:

基础教育论文:培养孩子的良好发言习惯 

有效沟通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论作文中的想象及学生想象力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