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效沟通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2017-06-26 23:26:00

管理沟通,从其概念上来讲,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特定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这是一篇有效沟通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传统幼儿园管理中的一些影响沟通的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以沟通管理理论为指导,阐述了在幼儿园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同时还结合幼儿园的管理实际进一步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提高幼儿园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管理沟通,有效沟通,幼儿园管理

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

管理沟通,从其概念上来讲,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特定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沟通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物,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沟通还是一种技能,是一个人对本身知识能力、表达能力、行为能力的发挥。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的职工,都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做好沟通工作,无疑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一、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幼儿园作为一个公共组织,同样需要有效沟通。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准确理解幼儿园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化解管理矛盾

幼儿园决策需要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才能施行,沟通的过程就是对决策的理解传达的过程。决策表达得准确、清晰、简洁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而对决策的正确理解是实施有效沟通的目的。在决策下达时,决策者要和执行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对决策达成共识,使执行者准确无误的按照决策执行,避免因为对决策的曲解而造成的执行失误。

幼儿园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包括相互在物质上的帮助、支持和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信息的沟通是联系幼儿园共同目的和幼儿园中有协作的个人之间的桥梁。同样的信息由于接收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的过滤、保留、忽略或扭曲是由接收人主观因素决定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位置、年龄、教育程度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对信息感知存在差异性,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来弥合这种差异性,以减小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时间、金钱上的损失。准确的信息沟通无疑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以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

(二)从表象问题过渡到实质问题的手段

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开展积极、公开的沟通,从多角度看待一个问题,那么在管理中就能统筹兼顾,未雨绸缪。在许多问题还未发生时,管理者就从表象上看到、听到感觉到,经过研究分析,把一些不利于幼儿园稳定的因素扼杀掉。幼儿园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幼儿园中问题的解决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实现的。

(三)激励老师,形成健康、积极的幼儿园文化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在满足其生理需求时还要满足其精神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优秀的幼儿园园长,就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影响甚至改变老师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把那些视工作为负担,对工作三心二意的老师转变为对工作非常投入,工作中积极主动,表现出超群的自发性、创造性。在有效沟通中,园长对教职员工按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从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按年龄阶段划分为年轻职工和老职工,对年轻的资历比较浅的职工采取鼓励认可的沟通方式,在一定情况下让他们独立承担重要工作,并与他们经常在工作生活方面沟通,对其工作成绩认可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为幼儿园贡献更大的力量。对于资历深的老同志,园长则更重视尊重他们,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与他们经常接触,相互交流,给予适当的培训,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幼儿园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分析

传统幼儿园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内部有效沟通的最大障碍在于管理者高估了自己的管理权而对权力空隙估计不足.管理者的观念和由此而及的思维方式还固守着旧的习惯。如果管理者仍偏重于以物为中心的重事管理思想,那么传统管理模式的某些特性必然体现出来,其核心强调管理者的权力和威严。管理者在权力幻想之下,其所谓的沟通必然出现以下特征:

(一)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模式刚性

思维是沟通的基础。任何一个有目的的沟通皆始于自我.因此。自身的思维是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过于迷信自身思维方法的管理者既主观又武断,缺乏客观、公正、公平之心.既不能正视自我也不愿正视他人,更谈不上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因此,管理者注重的仅仅是把信息传递出去,忽视了信息接收者的感受,同时对信息接收者是否理解这一信息也不置一顾,显然有效沟通不成立。

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迷信自身思维方法的管理者其认知模式往往具有剧性化特征,以静态的思维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久而久之,管理者非但不了解别人.甚至都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身与现实的差距有多人。另一方面,面对具有较强等级观念的权威性管理者。下属出于自身前途的利弊考虑,发送的信息可能更倾向于附和管理者的愿望以回避风险。管理者接收了此类信息后在一定程度上更强化了其认知模式的剐性。如此之沟通只能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管理者更固守于传统的思维,被管理者更热衷于传递失实的信息,最终结局只能是组织内部人心涣散,更可悲的是管理者自身甚至还未意识到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二)沟通呈现静态特征

如前所述,有效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双向行为,而双向的沟通应得到充分的反馈,只有沟通的主体、客体双方都充分表达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才具备有效沟通的意义。因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组织内部多样化程度越来越高。相互之间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各种对目标、职责、利害关系等认识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只有在增强主客体上下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如此才能使组织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合作整体。从而顺利达到组织追求的目标。而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威型管理者发送信息时漠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从而使沟通仅局限于从上到下的单向沟通。

(三)沟通缺乏真诚之心

真诚是理解他人的感情桥梁。而缺乏诚意的交流难免带有偏见和误解。从而导致交流的信息被扭曲。在管理关系比较简单的传统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彼此缺乏相互的渗透。缺乏情感的互动效应。实际上.沟通中信息发送者的目的是否能达到完全取决于信息接收者。因此管理者只有在转变观念,弱化自己的权力。把对方看成合作伙伴的前提下才能与被管理者进行心理沟通。

(四)沟通渠道相对闭塞

自由开放的多种沟通渠道是使有效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从管理的角度考虑。沟通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因此,沟通不仅仅是管理中的技巧和方法,更是一种组织制度。在我国,开会可能是传递、发送信息的一个最常见的场所。一个具有实质内容的。安排妥当的会议将是同时完成意见沟通和管理目的的有效工具。但如果会议的召开只是为了满足权威型领导展示其权威的欲望,或者是没有实质意义的沟通,只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显然违背了有效沟通的本意。

三、提高沟通质量的原则和技巧

(一)有效沟通的四个法则

法则一: 沟通是一种感知

禅宗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人听见,会有声响吗?”答曰:“没有”。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则,就是没有声响。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与他人说话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经验。如果一个经理人和一个半文盲员工交谈,他必须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否则结果可想而知。谈话时试图向对方解释自己常用的专门用语并无益处,因为这些用语已超出了他们的感知能力。接受者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如果沟通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他的沟通将会是无效的。另外,晦涩的语句就意味着杂乱的思路,所以,需要修正的不是语句,而是语句背后想要表达的看法。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例如经理告诉他的助手:“请尽快处理这件事,好吗?”助手会根据老板的语气、表达方式和身体语言来判断,这究竟是命令还是请求。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渠道,沟通的第一个问题必须是,“这一讯息是否在接受者的接收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解?”

法则二:沟通是一种期望

对管理者来说,在进行沟通之前,了解接受者的期待是什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是否能利用他的期望来进行沟通,或者是否需要用“孤独感的震撼”与“唤醒”来突破接受者的期望,并迫使他领悟到意料之外的事已经发生。因为我们所察觉到的,都是我们期望察觉到的东西;我们的心智模式会使我们强烈抗拒任何不符合其“期望”的企图,出乎意料之外的事通常是不会被接收的。

一位经理安排一名主管去管理一个生产车间,但是这位主管认为,管理该车间这样混乱的部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经理于是开始了解主管的期望,如果这位主管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管理生产车间更能锻炼和反映他的能力,今后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反,如果这位主管只是得过且过,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由于公司精简人员,他必须去车间,否则只有离开公司。

法则三:沟通产生要求

一个人一般不会做不必要的沟通。沟通永远都是一种“宣传”,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发号施令,指导,斥责或款待。沟通总是会产生要求,它总是要求接受者要成为某人、完成某事、相信某种理念,它也经常诉诸激励。换言之,如果沟通能够符合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目的的话,它就具有说服力,这时沟通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价值、信仰与渴望。假如沟通违背了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动机时,可能一点也不会被接受,或者最坏的情况是受到抗拒。

宣传的危险在于无人相信,这使得每次沟通的动机都变得可疑。最后,沟通的讯息无法为人接受。全心宣传的结果,不是造就出狂热者,而是讥讽者,这时沟通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一家公司员工因为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而产生不满情绪,纷纷怠工或准备另谋高就,这时,公司管理层反而提出口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更加招致员工反感。

法则四:信息不是沟通

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数字是信息,但在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董事会主席的讲话则是沟通。当然这一沟通是建立在年度报表中的数字之上的。沟通以信息为基础,但和信息不是一回事。

信息与人无涉,不是人际间的关系。它越不涉及诸如情感、价值、期望与认知等人的成分,它就越有效力且越值得信赖。信息可以按逻辑关系排列,技术上也可以储存和复制。信息过多或不相关都会使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沟通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是中性的,而沟通的背后都隐藏着目的。沟通由于沟通者和接受者认知和意图不同显得多姿多彩。

尽管信息对于沟通来说必不可少,但信息过多也会阻碍沟通。“越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陷入到了铺天盖地的数据中。信息就像照明灯一样,当灯光过于刺眼时,人眼会瞎。信息过多也会让人无所适从。

在团队里,要进行有效沟通,必须明确目标。对于团队领导来说,目标管理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在目标管理中,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讨论目标、计划、对象、问题和解决方案。由于整个团队都着眼于完成目标,这就使沟通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即便团队领导不能接受下属成员的建议,他也能理解其观点,下属对上司的要求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沟通的结果自然得以改善。如果绩效评估也采用类似办法的话,同样也能改善沟通。

在团队中身为领导者,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沟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等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创造一种让团队成员在需要时可以无话不谈的环境。

(二)有效沟通的技巧

对于个体成员来说,要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你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别人明白,自然也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2、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在沟通对象正大汗淋漓地忙于工作时,你要求他与你商量下次聚会的事情,显然不合时宜。所以,要想很好地达到沟通效果,必须掌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推荐:

基础教育论文:培养孩子的良好发言习惯 

浅谈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论作文中的想象及学生想象力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安全教育论文:班级安全管理的几点策略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