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试析中等教育非平衡发展

2017-06-26 23:56:00

试析中等教育非平衡发展

精品学习网小编和大家分享了中等教育非平衡发展,欢迎大家前来了解、查询。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大力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但近二十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在教育实践、评价和操作等方面,中等教育仍以考试升学为导向。各教育系统围绕考试升学构建教育体系和管理模式,并由此建立以学习成绩的优劣、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教育评估体系[1]。而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各种知识和能力平衡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体系,不难看出素质教育目标和实施过程的动态不一致,现行的中等教育管理体制安排造成素质教育扭曲和教育过程中过于追求智育非均衡发展的现实[2]。本文以中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为背景,通过对在校学生、老师的实践调查,得出现行中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构建的委托代理模型,家长之间、学校之间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博弈的分析,探讨现行中等教育体制的弊端和中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深层原因。

一、中等教育学生学习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本调查将农村中等教育情况和城市中等教育情况进行分离,分别选取南京市六城区共13所中学作为样本,共收回498份有效样卷;以及江苏省建湖县6所中学作为样本,共收回324份有效样卷。本样卷的客观指标主要为:课后作业量,自主安排时间,跟中高考相关课程的时间,在校时间,考试的频率等;主观评价指标主要为:你认为学习累不累?你认为学习应如何安排?等。从表(1)不难看出,中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农村教育中存在晚上学校集体上晚自习的情况,城市的住宿生和部分学校有上晚自习的情况;用于中高考相关课程的时间较多,初高三则更多,除此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用于副课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安排时间几乎没有,自习课大部分用于作业;课后作业量较大,都跟文化课相关,大部分为中高考科目。有51%的学生感觉学习很累,39%的学生感觉学习较累,大部分学生感觉自主时间较少,学习考试压力较大。问及如果学生是校长老师,如何对待学生时,有40%以上的学生不约而同提到,给学生更多自主时间,减少他们文化课学习时间。通过同老师的谈话,老师普遍感觉升学压力较大,学生考试频率过高。

从上面调研数据和学生、老师访谈,不难看出,在教育发达的江苏省,现行中等教育在实践中,不管农村还是城市明显侧重于应试教育,学生普遍感受到学习升学压力较大,这同21世纪提出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也很难培养出适应新时期要求具有创造力的学生。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中高考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左右了一所学校整个教学和计划安排,尤其在毕业班此现象更为严重,离中高考越近影响因子越大,一直波及到新入学的学生。我们不难得出,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在以中高考背景下,不具备自我演生,循环发展的可能[3]。相对于应试教育,对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为什么整个教育系统都很难纠正这种行为,很难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下面将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构建的委托代理模型,家长之间、学校之间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分析,得出现行中等教育体制的弊端和中等教育不均衡发展的深层原因,素质教育的实行不能简单靠教育主管部门单方面力量就可以解决,而应该建立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学生这个系统观上,通过对各方职能的约束激励,构成良性循环系统,促进素质教育的自主合理的演变。

二、中等教育相关者委托代理模型

1.教育体制的参与者。现行中等教育体制的参与者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构成。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是监督和管理学校,主要是评价学校各方面质量的好坏,通过对学校评定的不同等级提供财政拨款,同时对学校校长的任命有其决定权;学校是教育的主要载体,负责日常学生教育事务;学生是教育的受体,是学校的组成部分;家长对学校有其选择权和教育的批判权。每个学生有其不同的特点和爱好,从而有其不同的需求,而学生在无法表达其真实想法、内在需求和主观愿望时,作为其监护人和代言人的家长在其功利性思想和目前的用工制度、人事制度还唯文凭论的前提下,却有极其统一类似的要求,就是学习成绩。所以好多学生从一开始就在家长功利性要求下,逐渐地丧失其原本的自我。当他长大,有其真实想法时,可能在多年追逐学习成绩环境下,丧失了其寻找自我的原动力。学校在学生需求和满足家长的需求时,往往由于学生不同的个性而使得教育工作难以展开,就会投机家长的要求。一方面家长比学生有更大的发言权;同时,由于家长功利性的要求和教育评价标准的不完善使得学校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学校的这种行为也投机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需求,教育主管部门有其按升学率为主的评价体系的均衡条件,从其外部因素讲,是因为有其家长功利性而导致的民意基础,而这民意基础是家长对整个教育体制和用工人事制度不和理安排的一种无奈;从其内部因素讲,是因为按升学率进行评价易于实施管理。在这两方面下,教育主管部门的均衡就是以升学率为主的评价标准[4]。

相关推荐:

试析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浅谈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认识论文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