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分析心理活动对歌唱的影响

2017-06-27 00:03:00

我国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德国著名歌唱家汉姆波尔说:“用你的心儿去歌唱。”韩愈在这里所说的“思”和汉姆波尔所说的“用心”,都指的是人的思想、思维,即今天心理学家们研究的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是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的联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人的一切行为(包括正确的或是错误的)都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任何心理活动,都有它的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

歌唱艺术,是人的精神产品。当我们在进行歌唱活动时,无论在演唱技巧的表现上,还是在歌唱艺术的表演上,自始至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学习成功的秘诀,也是学唱入门的钥匙。那么怎样使用这把“钥匙”去打开声乐宝库的大门,登上音乐的圣殿呢?现在,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歌唱发声中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和影响,因为它对于声乐学习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析心理活动对歌唱的影响:

一 歌唱发声的心理感觉

心理学指出:“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叫做感觉。人借助于感觉,感知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如颜色、气味、声音等。感觉也使人知道自己身体所发生的变化。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通过感觉而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②

歌唱的过程由发声系统来完成。歌唱过程中进行的生理、心理调控则应针对歌唱各器官并在符合其各自活动规律的前提下,采取正确的心理感觉与状态去训练、学习和演唱。因此,在我们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一般都把歌唱发声的方法以“感觉”的方式来学习。例如,我们在歌唱发声时要保持“深呼吸、高位置”。为正确的体会和做到 “深”和“高”,老师便用一些通俗易懂、实实在在的感觉来启发我们:如用“打哈欠”的感觉来体会“深呼吸”状态;用“哼鸣”的感觉来体会“高位置”所在。老师用许多不同的感觉方式去解决我们在歌唱发声中存在的毛病,使我们逐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因此说,方法是抽象的,而感觉是具体的,学唱,光知道方法,自己做不到,那么方法还是老师的。只有实实在在的找到了具体、正确的感觉,才算是把老师的方法学到了手,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歌唱发声的感觉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静觉等等。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听觉。声乐艺术是听觉艺术,歌唱者能准确表达声乐作品的内容,运用最美好的声音,离不开听觉的鉴别与监督。对于学声乐的人来说,必须具备良好的对声音的感觉和听辨能力。听觉主要是对声音的四种属性加以区分,即音色、音值、音量、音高。歌唱者的感觉应该走在声音的前面,即在未唱出这个音之前,感觉中好象已经听到了要唱的音的音准、音色、音量等。这种心理的超前意识,对于发声的音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联想与想象在歌唱发声中的作用

联想与想象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与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及意志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它不仅是一种客观反映过程,而且还是一种主观积极的心理活动。

老师常对我们说:“唱歌不是力气活,不能用蛮劲,也不是单纯的发声匠。要有音乐,要动脑子,将技巧与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去唱,否则是唱不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时,要打开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出一种意境,将自己融入进去,作到情中有声,声中有情。

如当我们在演唱内蒙民歌《牧歌》时,可以根据歌词所描绘的情景,展开我们的想象:在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大草原上,天上是低低漂浮的白云,地上是白皑皑的游动着的羊群,一片宁静、祥和、色彩鲜明的大自然美丽的画卷,仿佛展现在我们眼前。进而触景生情,在歌声中尽情地抒发牧民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于是“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歌唱艺术效果便自然地产生了。

相关推荐:

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 

大学生孤独郁闷的心理原因及人际关系 

挫折心理及意志力的培养论文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