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个人建构理论的启示

2017-06-27 00:03:00

一、道德行为的具体分析

按照个体在做出道德行为时的意识状态,可以把道德行为分为两大类:有意识的道德行为和无意识的道德行为。前者是在个体有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后者是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做出的,是个体在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甚至事后也不一定知道的情况下做出的道德行为。其中,有意识的道德行为按照主动性的水平又可以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类。主动的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做出道德行为时有明确的目的、计划,而且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进行的;被动的道德行为是指个体没有相关的意愿,是在外部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而主动的道德行为又可以按照个体的主观状态分为两种,即“志功合一”式的和投机钻营式的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如此的复杂,道德行为背后深层次的根源同样复杂。个体在做出某种道德行为时,很可能有多种原因或动机在同时起作用。但一般而言,这些原因或动机中只有一种原因或动机起着主要作用,我们称之为主要原因或主导动机。面对道德行为,我们理应探究的是:究竟是什么驱使个体做出了道德行为?或者说,个体道德行为的主要原因或主导动机是什么?

无意识的道德行为由于行为主体缺乏相应的意识或察觉,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道德意义,一般不具备相应的、明确的道德动机。所以也谈不上有什么深层次的根源。我们重点探讨有意识的道德行为的内部原因。

首先来分析两种主动的道德行为:“志功合一”式的和投机钻营式的道德行为。“志功合一”式的道德行为是指个体不仅有外在的道德表现,而且具备了适当的动机。行为者的外在表现和内部主观世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其内部深层次价值观的体现。行为者有较强的道德责任心和义务感,对某种行为的道德意义有深刻的了解,有较强的道德意志,并能以恰当的行为方式履行道德义务。这种道德行为是我们最希望出现的,它代表了最完善的道德品质结构,即同时具备了知、情、意、行4个因素。

投机钻营式的道德行为是指个体缺乏正当的行为动机,或怀有不正当的动机,为达到某种其他目的而做出的道德行为。这种道德行为是为了达到别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具有很大的功利性。行为者了解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也了解其意义和价值,但并不认为这种要求就是合理的,也不看重其价值和意义。这种人一般具有一种与道德要求相冲突的价值观体系。具体表现为缺乏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但不缺乏道德意志,更不缺乏道德知识。

我们再来分析被动的道德行为。被动的道德行为是指缺乏动机、缺乏主动性,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道德行为。如在教师的压力下,不得不去参加义务劳动。这种行为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差事,不得不如此。这种行为与投机钻营式的道德行为有些相似:二者都缺乏正当的动机。区别在于:后者有较强的动机,尽管这种动机不是正当的;而前者主要是缺乏动机,甚至连不正当的动机都没有,做出道德行为主要是因为外界的压力,为了逃避惩罚等不愉快的体验而不得不按照道德规范行事。前者是有所避,后者是有所欲。

相关推荐:

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 

大学生孤独郁闷的心理原因及人际关系 

挫折心理及意志力的培养论文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