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分析元杂剧寺庙场景中塑造的僧道中人论文

2017-06-23 22:08:00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又不同于生活,它需要审美的发现和再现功能。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分析元杂剧寺庙场景中塑造的僧道中人。

戏剧也如同这样,如何将生活中的事件反映到戏曲舞台上,如何在有限的时空内展现无比广阔的社会内容,戏剧场景的选择就显得更为重要,更为严格了。阅读大量的元杂剧,发现不论是公案剧还是爱情剧、神仙道话剧、发迹变泰剧等等都出现了情节呈现模式化的特征,情节的雷同必然导致戏剧场景选择的相似性,因此元杂剧中设置了诸多如官府、妓院、后花园、寺庙、旅店等场景。笔者将主要对寺庙这一场景进行分析。

纵观元杂剧的纵多作品,发现寺庙场景主要是通过人物的上下场以及人物的宾白表现出来,而剧作很少描写寺庙的自然景观。在作品中,从艺术功能上看,寺庙这一场景或为故事情节的引子,或为故事展开的重要场所,或为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部件或数个部件; 从内容上看,或为祈祷、烧香、还愿之所,或为落魄文人歇脚的地方,或为男女遇合、家人团聚的场所,或为生意人的避难场所等等。据笔者通过对明人臧晋叔的《元曲选》及隋树森的《元曲选外编》反复筛选梳理,发现涉及到寺庙场景的共有37 篇,在整个元杂剧中占了将近四分之一。本文主要对元杂剧寺庙场景中塑造的僧道中人进行分析。

在宗教的传播过程中,僧人和寺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学者所说的“一个寺庙就是一个信仰的集中点与传播点”。元代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法律上都给与僧道中人很大的权力,也正因为僧道之人有如此高的地位及权力,他们大多处于不离入世而出世、不离家而出家的状态,呈现出了世俗化的倾向,僧道之人世俗化的倾向并非元代独有,但在元代是最显着的。因此,在元作家笔下的寺庙场景描写中,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作为僧道中人,却尘俗未托、浪荡不羁、春心荡漾、不谙世事。在作家笔下,所讽刺的佛门人物主要有和尚、行者和行童,道教人物有道姑、道士、庙官、小姑、乔仙,他们被塑造成了以下形象:

第一,贪财之徒。元杂剧中描写的寺庙场景塑造了一群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之人却很贪财,如《昊天塔孟良盗骨》中杨景和孟良来到昊天寺,叫和尚开门,和尚却乘机敲诈: “有布施便开门,没布施不开门。”《鲁斋郎》中云台观的住持阎双梅不仅贪财,而且还虚伪。当李四要在她那里做好事超度张圭、李氏和儿女,给她钱: “与你这五两银子,权做经钱。”她却假惺惺地推辞: “我出家人,要他怎的?”但却一边收下了,还说: “是好银子,且收下一边……”

相关推荐:

戏剧论文:剧院的现代转换 

用创新思维奏响京剧艺术的时代乐章论文 

浅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 

试论特定环境下戏剧的开场方式 

戏剧论文:对当代中国豫剧的两个冷思考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