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试论数学语言相互转换论文

2017-06-25 23:22:00

在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数学语言包括自然语言(或日常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在数学教学中,转换数学语言的训练,是促进人的左右脑协调的极佳训练,以下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试论数学语言相互转换。

哪怕是同一种数学概念、定理,都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重要的函数之一:最高次数是二次的整式函数,日常用语为二次函数,符号语言是函数y=ax?2+bx+c(a≠0, a、b∈R),而用图象语言则表示为一条抛物线.同样为二次函数,符号语言又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示,即除以上的一般式外,还有 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横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表示为y=a(x-k?2)+h,其中(k,h)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等.

常用的这三种语言有着各自的特点:符号语言较简洁、严谨,有利于正确表达和进行推理;图象语言易产生清晰的视觉形象,能直观表示概念定理的本质及相互间的关系;日常用语较自然生动,它能将问题所研究的对象的含义在人们头脑中更加清楚地刻画出来.

【例1】 有50名学生同时做两道数学题,第一题做对的有30人,第二题做对的有33人,两题都做不对的人数比两题都对的人数的三分之一多一人,问两题都对的人数是多少?

分析:设答对第一题的学生用集合A表示,答对第二题的学生用集合B表示,则两题都答对的学生用集合A∩B表示.题目由日常用语给出条件,但直接从这些条件中难以理出头绪,于是试图将条件换成图象语言。

(1)A的元素为30人,B的元素为33人.

(2)设A∩B的元素为x,可将日常用语转换为符号语言,集合A中打斜线部分为(30-x);集合B中阴影部分为(33-x);两题都答对的人数为x,两题都答不对的人数为(x/3+1).以此可建立等量关系.

相关推荐:

热门论文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