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简析我国儿童神经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2017-06-27 14:33:00

这是一篇我国儿童神经医学的发展历程,在临床实践中要明确是心理障碍所致疾患,必须极为仔细地观察并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以除外器质性病变,并进行较长期的随访,详细内容点击查看全文。

关键词:儿童神经医学 神经系统 行为方式

我国儿童神经医学的发展历程较短,代写论文在儿科领域中也仅是在近二十年内才逐渐受到重视。但不论其在基础研究或临床实践中都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回顾二十余年来,对于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都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并得到一定的发展,例如对癫的进一步认识与药物治疗,对脑炎的病原学探索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防治,对一些与免疫有关的疾病如脱髓鞘性病变、多发性神经根炎及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对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与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与遗传学研究等等。此外,对于先天性运动障碍性病变及智能发育迟缓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与多方面的康复治疗,还引进了发育及智力量表并加以标准化以作为临床应用。近年来更对儿童发育行为偏异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可是,对整个儿童神经医学来说,发展是不平衡的,要认识到神经系统的功能不仅是运动———感知等基本活动,它还有更深一层的精神活动,一般表现为其各种的行为方式。

神经系统在小儿出生后尚处于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各种功能随之获得并趋于成熟与完善,这在不同的年龄段达到不同的程度,因此脑的健全发育是正常功能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通过不同的学习过程而获得的,简单如生存必需的一些本能运动以至复杂的社会适应与语言都是通过尝试、模仿、记忆、信息交流、思考、推理等方式学习而逐渐掌握的。同时,遗传的个人气质又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则是影响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两个主要方面。自出生到青少年这一个神经系统发育成长的阶段是一个极为敏感的时期,对任何刺激都有着强烈的易感性,不论是生物学或非生物学的刺激都可能影响其发育并导致功能改变。不良刺激导致发育偏异或疾患,而良性刺激则有利于完善的发育。人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发育的良好与否又都导致环境人群对儿童的反应,这可能是个良性循环,也可能是恶性循环。

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提出,健康包括躯体与精神两方面的健康。这样,就对神经医学的发展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课题,儿科医护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能更全面地考虑到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与治疗。除了生物学的病因外,还要注意到社会因素所造成的心理异常;不仅是各种现代的检查与治疗措施,也要考虑到医源性的心理创伤。而器质性疾病与心理障碍又是可以相互影响而引起继发症状的。近年来一些因心理障碍而引起的躯体症状也引起了一些关注,为此,笔者仅从这些方面提一些个人的看法。首先以慢性神经疾患中最常见的癫症候群为例,这是一个以多种因素所致的发作性疾患。近年来研究得较多的是临床类型、病因学、脑电生理、诊断条件、药物控制等等,近来又开始了手术治疗的探索。

不可否认,当前治疗学中药物控制仍是最主要的,其重要的进展在于药物血浓度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及多种抗药物的开发与应用。但是如果药物控制的时间长,儿童在很长时期内一直处于依赖药物监控的慢性疾病状态中,这些儿童不仅有一般儿童因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所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还有疾病所给予他们的精神枷锁,包括已贴上的疾病标签、父母及社会对癫的误解、偏见与歧视,甚至一些应有的权力及机会被剥夺,父母及患儿自幼就隐瞒病情以免被人知而造成患儿的心理压抑与自卑。国内有调查报道,癫患儿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普通儿童明显为高,这与以上因素不无关系。在临床工作中也见恶劣的情绪、过重的心理负担或躯体方面的不适都能诱使发作增多,故若仅根据发作次数的变化而增添药物,显然有所不足,还必须更深入地了解其原因。笔者曾随访多名癫儿童,平时控制良好,学习成绩亦佳,但常在考试前后易于再发。

另有2名现已步入中年的患者,他们在儿童直至青年期,发作控制一直欠佳,而平时亦备受歧视,其中1例因家庭境遇不佳更易有阶段性的发作,在初中毕业后,得到合适的就业安排,能自主独立生活,他们虽然仍需要药物,但发作明显减少,1例仅为偶发,1例基本控制。行为医学的研究更是说明对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若要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不仅需要孩子的合作,更需要其家长对孩子的疾病、身心情况的理解、支持、鼓励与合作;同时也需要医护人员的深入理解与心理辅导,取得患儿及其父母的充分信任,共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有所收获。代写博士论文为此,本期刊出了对癫患儿生活质量调查及对癫患儿家长的心理调查二文,藉此引起对慢性疾病精神健康的重视,改变过去片面性的药物治疗而代之以全面的关怀与治疗,使癫患儿最终成长为正常的身、心得到康复的儿童而不再是一个遭受屈辱的个体。同样,对于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也必须跳出单纯的理疗范围,更应从心理上去支持、培育他们,减少自卑心理,才能有利于其潜在能力的发挥以使之能主动地去克服其运动上的障碍,重要的是决不能将脑瘫与智力发育迟缓等同起来。脑瘫是因围产期多种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程度不一,由于运动及语言的障碍,常较早地被判为智力迟缓;至少即或伴有迟缓,也在程度上被判得更为严重,这样更是自幼就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与独立性。

在功能锻炼的同时更必须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与激励。对其他慢性疾病患儿、包括长期住院者也都应给予相应的精神上的关心与支持。脑功能发育的另一方面是高级神经活动,包括认知功能、情绪及各种其他心理过程。关于智力发育迟缓问题,此处将不多讨论。但要认识到目前虽有可用的发育与诊断性智力量表,但都各有偏重,主要是与学校学习的相关性较密切而并不能代表儿童的各种智力活动及其潜在能力,更不能作为预测将来之用,尤其是对婴幼儿,因为他们的大脑尚处于发展阶段。量表只限于发现缺陷与不足以便于作出适当的干预。对于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教育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属于边缘智力者,要提出的一点是对儿童的关心、启发、支持、鼓励与人格的尊重,对他们发展潜在能力至关重要。行为发育偏异逐渐受到关注,报道得较多的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综合征(ADHD)及抽动综合征。虽然其发病机制尚需深入探索,但精神因素无疑也是病因之一。

在笔者的临床工作中,见有许多病例,药物的应用愈陷愈深而终至无效,但通过深入了解其行为症结所在,通过解释、疏导及帮助进行自我调节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并能逐渐减少药物甚至停药。这些症状之出现常有主、客观的因素,不仅有个体气质之差异,自幼教养方式与周围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深入探查。最后要谈到一些因环境影响而引起的行为异常。儿童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气质,心理承受力各不相同,行为反应也各异。因此,一些家庭或环境的改变、生活或学习上的挫折常可能引起精神创伤与剧烈的反应,表现为特殊异常的行为或甚至拟躯体化病症,国内文献已有所报道。据国内调查,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已达20%左右,虽然有些是较为轻型的,但仍不可不引起警惕,因这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本期特刊出了2篇有关这类住院病例的报道。分析亦都指出家庭的不健康、父母对儿童过高的期望、学习教育制度与儿童身心发育的某些不相称、剧烈的社会竞争与社会舆论的误导等多种因素常是引起儿童心理创伤的根源,有些甚至是医源性的刺激。

当然也要十分慎重,在临床实践中要明确是心理障碍所致疾患,必须极为仔细地观察并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以除外器质性病变,并进行较长期的随访。有时也可能在一些慢性器质性躯体疾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心理障碍,都需仔细辨别以免误诊或漏诊而造成不良后果。综上所述,旨在提高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在医疗行为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儿童心理健康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心理障碍对健康的危害性,并且除医药治疗外还应帮助儿童去克服不良情绪。代写毕业论文此外,如何进行封闭型的医疗与医院模式的改革,使医患之间有充分的沟通与理解,开展对患儿及其父母的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医疗行为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纠正社会上对多种疾病的误解、偏见与歧视,并建立正确的认识,积极地预防心理障碍等等,都是儿童医学发展中需要探索与实施的课题。

网友们,我国儿童神经医学的发展历程就到此为大家介绍完毕了,祝大家能够获得有用的知识。

相关推荐: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判断胶质瘤性质中的价值研究

探讨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对策  

相关推荐:

热门论文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