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试论从生灭有无到幽明隐显论文

2017-06-15 21:52:00

自先秦老子提出“道”论经王弼注《老子》,形成所谓“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念以来,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便有了以“有”与“无”这对范畴诠释“道”的思想演进, 下面是试论从生灭有无到幽明隐显。

于是,便有了以“有无”论道的传统,集中表现为“无中生有”或“有无相生”的观念。而自佛家思想传入东土后,又有所谓以“生灭”之论道。与传统儒家“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的状况相对,佛老两家长于思辩进而发展为两者相结合以“生灭有无”论道,更进一步推动了此倾向,在形而上之领域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这种状况直到北宋才开始改观。宋明儒在整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基础上,以张载为代表,反对以“生灭有无”论道,提出回归易学传统以“幽明”诠道。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代表,他明确提出道作为活动,是以“幽明隐显”而活动,“有无”只能在“幽明隐显”之“生起”义而绝非佛老“生灭”之“创有”义上理解。

在王船山看来,道作为活动而存有(注: 关于王船山论道之为活动的具体内容,见拙着《王船山历史哲学研究》,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二章。),不是无中生有,亦不是非虚即实的,而是虚实合一的,借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所谓“无有一无有”(《庄子》卷二十三,《庚桑楚篇》)。这里,船山既言太虚又言太和,又有所谓“无有一极,则无所不极”561的“无极而太极”说法。实际上,其含义大抵相同。说它“无有”,是就其虚义而言,无体无形,“无者,浑然太虚,化之所自均,无可为名,而字之曰无”225,即所谓“太虚”,周敦颐谓之“无极”;说它“一无有”,是就其实义而言,有体无形,所谓“太虚者,气也,非虚也。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30,故“气,其所有之实” 76,乃“阴阳浑合而已”,即所谓“太极”,张载称之为“太和”。也就是说,宇宙作为活动,无论其虚实,它活动、生成、变易都是自然而然地发自自身,无有止息,表现为气之活动。故曰“天地之有元气,以之生物”864,即言之,道是元气活动。船山进而指出,道作为活动,并不在有无相生,而在虚实合一,是以“隐显幽明”所体现的虚实相即的变易和生成。而佛老两家从“生灭有无”来理解道,就会有戕杀道之活动的本真义而将之孤立为一高高在上的抽象概念或规律法则的危险,这是船山所极力反对的。因为这种看法,就自然落入了我们现在所谓的本质主义的窠臼中去了。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试论从生灭有无到幽明隐显。

相关推荐:

浅谈西方文明精神的生成论文 

试论尧天舜日之颂论文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底蕴研究 

对近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双重境遇的思考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体系探析研究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校园法制建设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