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法则

2017-06-15 17:04:00

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法则,马克思主义 与“当代思潮”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领域,是科学追问马克思主义学 理的逻辑向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774(2003)06-0033-06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而伟大的学说,蕴涵着博大精深的学理,而对这一学理的掌握并 非易事。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确立科学的理论观、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 精神和开发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领域三个层面,对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法则作一 探讨。

一、确立科学理论观——观照和反省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支撑

理论观是世界观的折射与反映,对任何学理的把握都须臾离不开理论观这个根本尺度 。因此,研究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的逻辑法则,其首要前提便是确立科学的理论观 。在人类思想史这个历史长河中,我们不仅看到形形色色思想论点的此起彼伏,而且看 到许许多多理论观的相互激荡。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理论?什么是科学的理论观?毛泽东在 当年延安整风时曾对此作过科学的阐释,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的形成与发展 奠定了基石。这一科学理论观作为衡量马克思主义学理的根本尺度,使我们能够从总体 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之一:范式论。所谓范式,是指一种学理予以终极关怀的指向,即这种学理 “应谁而生”、“为谁服务”所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之向度。马克思主义学理的 范式是什么?我们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的历史源头与现实取向中,可以得到明 晰的认识。早在1843年10月,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提出了一个惊世 骇俗的论断:人类“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1](P16)“哲学把无 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1](P1 5)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 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1](P283) 列宁的革命实践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的锋芒,他组织工人阶级向沙皇专制制度这 堵“朽墙”发起猛烈冲击,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所阐发的思想理论,无不是从“一切为着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个逻辑最高层和历史 最高度而展开的。毛泽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 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党的各项工 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江泽民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的“一元性” 。今天,我们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的灵魂与核心, 牢牢把握“平民理论”的政治范式。惟其如此,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学理学得真切,用得 精妙。

基本问题之二:进路论。任何一个理性思维的成果都必然暗含一种思维的进路,亦称 理路。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颠覆了两千多年的理论思维传统,开创了 一种全新的理性思维方式,坚持把社会实践、生活世界作为理论的基础,并突出强调理 论生长的“两条根”:一是“前此”的思想材料;二是现实的社会实践与生活。在如何 看待社会实践或人类生活本身与理性思维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 的学理进路:一是认为,理论可以超出生活与实践,由此得出理论理性高于实践理性的 结论,这是理性的学理进路;一是认为,理论思维是生活实践的一个构成部分,它不能 从根本上超出社会实践,也无法在生活世界之外找到立足点,由此得出实践最具权威性 ,理论理性源于实践理性的结论,这是实践的学理进路。正因为理论进路上的分歧与对 立,马克思恩格斯同先前的朋友们分道扬镳,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彻底地批判唯心主义: “在唯心主义者看来,任何改造世界的运动只存在于某个上帝特选的人的头脑中,世界 的命运取决于这个把全部智慧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占有的头脑在宣布自己的启示之前 ,是否受到了某块现实主义的石头的致命打击。”[2](P630)在批判和清洗唯心主义的 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从黑格尔出发,经过费尔巴哈,彻底抛弃了西方理论所构筑的意 识形态教条,从发展变化着的现实生活出发,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 域,筑构了崭新的唯物主义理论大厦。此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沿着马克思恩格 斯开创的“实践进路”,不断从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并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指导新的实践。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观就是这一“实践进路 ”的产物。

基本问题之三:形态论。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开放的体系、发展的理论,体现这种开放 发展性的是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理论形态。有学者根据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 的划分阶段,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学说称之为“原生形态”;将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称之为“次生形态”;又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 再生形态”。这种称谓不无道理。这里,笔者对之分别称为“原创形态”、“次创形态 ”和“再创形态”。自马克思主义创立至今已开放发展了150多年,在其形态演进过程 中,始终伴随着“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问。引发这种追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被马克思主义文本差异所带来的困惑,又有对马克思主义结构理解差异所引起的分 歧;既有由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决定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对象所导致的 混乱,又有因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们不同的理论倾向和研究方法而对马克思主义作出 不同阐释所产生的疑虑,等等。这是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理过程中的特定现象,其深 层的理论意义在于: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形态 与统一整体的关系?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原创形态”、“次创形态”、“再创形态” 的本质统一性?对此,重在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观为根本指导,把“三种形态” 的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思考,结合起来探讨。既要从当代人类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实践出发,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又要自觉超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 实现研究范式和解读方式的根本转换,更要反复深入地研究“老祖宗”,切实找到新形 态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之源、之本、之根。

基本问题之四:层次论。大凡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有其严密的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 又体现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逻辑层次。马克思主义学理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社会实 践为基础,通过逻辑的形式再现客观事物及其内在联系,进而形成其逻辑结构的。充分 体现这一逻辑结构的主要有四个紧密联系的逻辑层次:其一,科学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 义学理的最高层次,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和发展,是以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发现和世界观转变为根本前提的。他们曾经是唯心主义者,通过历 史研究、哲学批判和政治实践等理论与实践途径,彻底反叛唯心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于对理性与现实矛盾的科学理解,他们以高度的自觉意识,走 出了物质利益与理性的关系、物质利益与国家的关系等种种困惑。因此,他们在理论研 究上与先驱们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一开始便把需要研究的对象置于社会物质生产这一 广角镜之下。就是说,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理的根本生长点。其二, 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和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学理的基本内涵。其中的基本原理或原 则是马克思主义学理的核心内容,具体论断或观点则是基本原理或原则的具体展开和深 刻体现。基本原理或原则和论断或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理的主干内容,处于其体 系的较高层次。其三,抽象规定的若干逻辑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学理构成的认识阶梯。任 何一种理性思维的表达,都离不开逻辑范畴的运用。列宁根据黑格尔的思想,曾经把范 畴界定为认识过程中的阶梯,“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3](P78)马克 思主义学理逻辑范畴的生成或来源主要有三:一是从前人学说范畴的借用和改造而来; 二是从其他学科范畴的移植和嫁接而来;三是从社会实践中创造性概括而来。逻辑范畴 体系处于马克思主义学理的中介层次。其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 基本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学理的实践操作方案。实践操作方案亦可称之为实践化的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学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处于其体系的逻辑延伸层次。马克思主义学理本身 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其学理就必须通过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实现学 理的过程,是学理具体化和深化的过程,也是检验和发展学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学理 的真正力量,它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与其说在于其理论证明,不如说在于其实践结果。 因为其深邃的学理并非用墨水写成的,而是用人的实践活动写成的,只有把学理表达和 指导人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学理才能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理论内容,表现 自己活生生的力量,获得自己时时常新的内涵。

相关推荐:

逻辑学论文之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探析 

从《逻辑史手册》看逻辑史研究与逻辑学发展的新趋势 

群体推理的逻辑与群体理性问题论文 

逻辑学论文:系统思考带来创新思维 

逻辑学论文:马克思新哲学的思维逻辑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