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究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

2017-06-26 23:45:00

探究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教育为技术的实施、工业化的实现、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文因素,承担着技能型、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一线技术工人和高素质服务工作者的重任。结合时代要求,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操技能,以便为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一门公共必修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在面向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能够运用己有的经验去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然而近年来由于受中、高考扩招的影响,中职学校招收学生的数量和整体素质都在明显下降,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态度和主动性普遍很差,学习能力急需提高。为此,广大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尤其要树立迁移意识,注重创设迁移情境,利用迁移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探究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实施迁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意义重大。

1.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 1. 1. 1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每一次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无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前二次革命,还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第三次革命,均使得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促进人类自身能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有力因素。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能够有效地运用成熟的和创造的知识技能推陈出新,改造客观世界。如今我们迎来了经济全球化、世界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各行各业均需要具备一定计算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现代化人才,计算机及其技术也己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为适应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进行迁移教学,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势在必行。

1. 1. 1. 2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从1982年试点执行至今己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国家对计算机教育口趋重视,逐步完善了计算机教育设施,扩大了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地调整教学内容及结构,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积极作用。2010年7月29新华社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我国新世纪颁发的第一个教育纲要,其中第六章清晰地指明了今后十年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切实的工作思路。第十九章还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1」同年11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进一步落实全教会精神,为中职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升从业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部署。

我国职业教育历经了60年的曲折发展,如今己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在招生和就业完全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中职学校必须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实现知识到应用的顺利迁移,这是中职学校及教师函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1. 1. 3学科发展的需要

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产业,使得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紧紧围绕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发挥教师水平、发展学生能力,2009年教育部实施教材改革,增加了新知识,提出了高要求,一方面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不断探索,积极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教材包含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因特网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及多媒体软件应用等内容。虽然知识点繁杂,但其内在是相通、相似的,学生要利用好知识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探究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又是面向应用、注意实用、不断更新的,这使得迁移教学成为必然。

1.1.2研究意义

1. 1. 2. 1理论意义

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发展学生技能、提高学生能力。本文将学习迁移理论引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初步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本研究不仅能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设计、和促进作用,存在的不足,还能改善传统的传递一一接受、教学行为和学习资源重组起着发展讲+练结合的简单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能对其它学科的迁移教学起到很好的借鉴意义。

1. 1. 2. 2现实意义

当前,计算机技术口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具备较高信息素质和能力的工作者,迁移教学便是一条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学生在迁移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可有效地学习知识,掌握类比、联系、概括、推理等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通过合作学习、娱乐学习、任务学习转变学习认识,感受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培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则可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修正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完善教学理论,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成果。因此,本研究在推动中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促进人才发展等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2国内外学习迁移研究现状

学习迁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理论,一直倍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不仅证实了学习迁移的产生,形成了影响迁移条件的理论,还把学习迁移的研究范围由一般的普遍迁移扩大到领域间迁移。

1.2.1国外学习迁移研究现状

在国外,学习迁移的研究己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研究内容、方法和广度等都己很成熟。20世纪50年代以前,学习迁移理论主要以简单的和操作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之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学习迁移理论更多的倾向于对知识学习迁移的研究。其中受关注较多的是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的关系、学习的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和解决问题的迁移等问题。

(1)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较早的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学生如果掌握了知识的逻辑结构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此后,布鲁纳和奥苏伯尔对此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布鲁纳认为认知学习存在两类迁移,即:特殊迁移(知识或动作技能的迁移)和一般迁移(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重视后一种迁移,他认为一般的迁移是知识学习的重要迁移形式,学习的关键是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为使学生构建稳定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概念和原理,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及能力水平等特点调整知识顺序,重组知识结构,使学习迁移自然地产生。奥苏伯尔则较重视特殊迁移。他强调,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并且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和清晰性等因素对学习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相关推荐: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 

浅谈完整的电子计算机 

浅谈计算机教育中的多元化 

计算机中的设计原则论文 

从素质教育看学生计算机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