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论文网】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论文流程 联系我们常见问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穷国富国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

2017-06-03 15:44:00

关于穷国富国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

以下为精品学习网为您编辑的穷国富国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敬请关注!!

国际经济关系反映了各国之间在经济交往中的地位关系以及对国际经济事务和规则影响上的力量对比,文章主要从国际贸易关系和国际经济秩序为研究出发,分析了在南北两极分化下,富国和穷国之间不平的等国际经济关系的原因,富国凭借高有机构成、高工资、高价格和高壁垒的“四高”优势和措施并通过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强大控制力,形成并极力维护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

一、国际经济关系概述

(一)背景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日趋加深,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在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中,它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利益的分配却并不公平,在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中,由于实力差距,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和联系中处于不利地位。面对不利的外部经济关系,如果国内缺乏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将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

两极分化的日益突出,南北穷国富国之间的不平衡发展,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不平衡发展规律的论述。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暗含着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平等。

(二)文献综述

世界贫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很早就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国际经济关系也随之深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贫富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直接影响到各国经济发展的平衡。对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国际上存在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从着名的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以及更进一步的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比较成本说为始,建立了互利平等国际经济关系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些理论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就像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一样仅关注贸易所得却不考虑贸易所得的分配是否公平的问题,掩盖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的经济关系。

到了六十、七十年代,以A·伊曼纽尔、阿明等人为代表形成“依附学派”,强调现有国际分工形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附。他们从理论上阐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不平等交换和价值转移,并将穷国向富国的价值转移归结为工资差别。这一结论误把现象和方式当做了原因,工资差别并不是富国从穷国获得剩余价值转移的根源也不是唯一的手段。

二、国际贸易关系中的不平等

在国际贸易关系中,为了实现价值或剩余价值转移,发达国家所依靠的手段和优势可以概括为“三高”:高有机构成、高工资、高价格。

(一)高有机构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与生产价格理论,如果国际市场存在自由竞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时,剩余价值会再分配,从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流向有机构成率低的部门。

第二次世界大战直至今天,相同产业内部因技术差距引致的分工逐渐占据指导地位,少数经济发达国家成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在这样的国际分工下,穷国贸易品一般为资本有机构成低的初级产品或中间产品,通过部门间国际贸易,即使忽略发达国家的垄断市场力量,穷国的剩余价值仍然会不断向富国转移。反应在在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假设A为欠发达国家,B为发达国家,分别集中于Ⅰ和Ⅱ行业,资本有机构成c/v分别为1和2,剩余价值率100%。则对于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价值V=c+v+m、利润率T、利润p=T*(c+v)以及生产价格P,A国家为10、10、10、30、40%、8、和28,B国家为20、10、10、40、40%、12和42。

可以看到,在国际生产价格形成后,发达国家凭借其出口产品所在行业的高有机构成,按42的价格出售其价值为40的产品,而发展中国家价值为30的产品却只能按28的价格销售,发达国家所得到的大小为2的价值,正是在国际贸易从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来的。

相关推荐:

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有关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发展的思考分析 

拉美众智库参与社会政策决策过程论文 

论跨国公司与集群区域的互动关系 

中国经济绿色GDP之路探究 

广告位招租

咨询QQ:879182359

客服  

高校论文网
在线客服